
很多餐饮企业一旦推出新产品,手上稍微有点用户,就会组一个微信群。一开始,热情高涨,群里气氛很活跃,天天互动、发红包,但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方式貌似一点效果都没有,渐渐地,成了一个死群。
为什么红包也发了,活动也做了,最后社群还是被运营“死”了呢?
烧烤店“大老粗”3步玩转微信群
1、进微信群,消费打九折
记得第一次去这家烧烤店,吃完结账时,老板说:加我微信进群,可以9折优惠。我一算,9折能省30多块钱,感觉捡了个大便宜,很划算。于是就加了老板的微信,立刻被他拉入微信群。

到这一步,拉新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一步:拉新,非常精准,都是付费用户。虽然可能比较慢,但传统餐饮行业其实也不讲究什么指数级裂变,毕竟接待能力是有限的,慢慢来。
这老板对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是非常理解的,快速的社群用户增长,对于他的这种商业模式并没有什么用。
2、顾客餐后在微信群发新品图片可优惠10元,来转化用户
进群之后第二天,我原本想退群的,觉得这种营销手段太常见了,后期少不了消息打扰。结果刚打开微信群,我就发现:这老板在不停的发他们新推的一道海鲜锅的菜品,主要是几张图片:原材料图、加工过程、成品图。老板发完,就开始有不同的食客在群里发图片,居然发的都是这个菜……我想说,这帮托也太明显了吧?但确实看着人眼馋。

新菜品刚推出来,一帮人就开始不停的发图,这就像你去淘宝店买东西看带图的评论是差不多的,对于转化率的提高是很有效果的。
于是我问了个价,多少钱!老板告诉我,凡是群里的用户,都是168元一份!
结果当晚,我就拉着家人过去了,直接说群里来的,老板很客气,竟然还赠送了2罐啤酒,此外,如果想再优惠10元,那么就要拍这个新菜品发到群里。现在我总算是知道群里的那帮“托”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很自然的,我也变成了老板的托,也不知道我会转化多少用户。
第二步:转化。由于初期的拉新足够精准,再加上新菜品的图片配的到位,托们很配合的发菜品,因此转化还很不错。
3、每天群里发红包,手气最佳者免费赠送菜品
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群越来越有意思了,群主开始每天在群里发红包,手气最佳的当天用餐免费赠送生蚝2份。
资格如果不用,必须转让,转让的话需要再发5元10个红包。你看,即使不去用餐的话,每天其实也有红包可以领,要知道,大家可不都是年薪百万啊,红包能抢点是点!
第三步:留存,就完成了。用每天发红包的手段,并赠送菜品的方式,与大家建立高频链接,形成用户留存。

最近这几年,大家都在讲究品效合一,究竟什么是品效合一?也许对于这个餐饮老板来说,并不明白,但他完美的搞定了下面这几件事:
1. 一旦在附近想吃烧烤,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们家,因为社群与用户的链接实在是太高频了,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店,每天都有食客更新照片、更新菜谱、每天都有红包,你想忘记都难,达到了品牌宣传效果。
2. 建立了自己的私有流量池,万一去一次的话,在群里抢当天的红包,可以省几十块钱,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这样进去的人又不舍得退群了!如果你有印象,你就想起来,由于拆迁等各种原因,很多老店你突然就找不到了,如果当初有社群这个概念,可能就是群里发个消息的事吧!
3. 一旦你要去消费,直接在群里约位置,晚上七点三人,老板会直接给你保留位置,并且提前半小时通知你,你看,这简直就是VIP服务嘛!

做微信社群,下面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看了烧烤店老板的做法,你肯定会说,这些招其实我们也会玩啊!没错,可是,为什么他可以这么干,而你照着这些套路去做就不行呢?
01、老板亲自运营,千万不要抱着玩玩的心态
这个社群是老板亲自运营,他每天的工作量除了店里就是社群运营和维护,老板亲自运营活动、折扣,相对来说是最为保障以及方便,很多时候就是一拍脑袋的事,不一定想的很清楚。如果上面的工作交给店里的服务员半吊子去干,估计早就凉凉了吧!
小小的一个微信群流量就好比你在百度、头条、朋友圈投广告的性质是一样的,都能转化带动不少用户。所以在搞社群的时候,务必别抱着玩玩的心态,否则最终都不了了之,要做就好好运营。
02、菜品好,是社群成功的基础
这可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废话了,如果这家烧烤店口味达不到平均水平,我估计我当天就退群了吧,毕竟吃货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总有人异想天开的想通过高超的运营手段去弥补产品的不足,这种创业者在这个圈子里太多了,比如黄太吉。

举个小例子:
我以前进了一个产品社群,群的规则就是需要大家打卡,活跃一下群,其实打卡本身没什么问题,重点是,用户每天打卡,目的是为了什么?或者说能得到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帮你完成KPI,那么久而久之,你没给我发工资,我为什么要帮你打卡?
还有在BETA版本,就把种子用户拉群的,那简直一个惨啊,社群简直成了喷子群,就算是让用户反馈问题,那也不能是这么个玩法啊?真当小公司就没有自己的品牌啊!
03、高频次的触达且能落地
餐饮本身就是高频次的消费,因此社群使得每一次触达都有可能落地,这就是这个社群运营的讨巧之处。假如你运营的是某品牌手机粉丝社群,一年可能就开2次开布会,发4款新手机,看起来社群性质是一模一样的,那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低频次的触达问题呢?
其实解决手段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多样化落地,既然不能每次都在产品,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线下活动、CEO面基会、粉丝节呢?当然,这些又回到了上面第1个问题,你能否当成战略级去运营社群这个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