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31 12:07
一、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规定
1、每种原料生产加工完成后,进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2、固定设备用毛巾擦拭干净后再用浸入消毒液的毛巾擦拭。
3、所有生产用的工具必须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送入区域所设置的消毒间消毒30 分钟备用。
4、 清点用具、工具数量,消毒时不能有遗漏。
5、设备由专管人员定期维护。
二、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1、目的:有效去除或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杀菌参数的选择选用一定要适当,不能缺少也不能超标,一定要达到最佳效果。控制条件一般为:
(1)安装紫外线灯功率:30W-40W,消毒间是专门用于杀菌消毒包装物的,室内设有紫外线杀菌灯。
(2)消毒杀菌时,紫外线灯必须打开。
(3)开启时间为30分钟。
3、紫外线灯打开后严禁人员进入消毒间,以免人员受到紫外线伤害。
4、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杀菌效果。当发现杀菌效果达不到要求时,需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杀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5、当措施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负责人,作好记录。
6、更衣室内安装不绣纲衣架。安装紫外线灯3个,功率为30W-40W。衣架离紫外线高度不超过一米。
三、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
1、目的:对所使用包装物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验收:采购的包装物,除了按《产品验收准则》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1)破损、污染、数量、感官质量、印刷、
(2)只有检验合格的包装物,才能入库和使用。
3、库存
(1) 分类存放
(2)配置要求(消防装置)
4、食品包装袋的质量控制要求
(1)挑选出不合格的食品包装内袋如:袋体破损、有异物、图案不清、袋体变形等。
(2)消毒间采用紫外线消毒杀菌,杀菌时间为30分钟,紫外灯工作时禁止人员入内。
(3)内、外袋的包装物放入洁净的筐内,进行紫外线的杀菌消毒30分钟。
四、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1、操作人员,包括新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在加工间工作。
3、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先经过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5、操作人员进入加工间必须换鞋、
五、更衣、洗手:
⑴、洗手必须用洗手液洗净,用清水冲洗30秒;
⑵、在消毒池中用消毒液浸泡15秒;
⑶、在烘手器下烘干手。
6、戴帽、口罩操作,头发不能外露,所戴口罩必须罩住口、鼻。
7、不能化妆、不能佩带金银及各种首饰进入加工间。
8、勤剪指甲,指甲中不能留有污垢。
9、不能在加工间内吸烟,不能光着脚、胳膊进入车间。
10、严禁穿戴工作服、鞋、帽走出车间。出加工间上厕所必须按卫生规定、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加工间。
11、不能在加工间内吐痰、吃零食和高声喧哗。
12、各区域生产工人不能随便串岗,特别是高清洁度与低清洁度不能随便换岗。
六、工作服、鞋、帽的管理
1、工作服、鞋、帽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清洗一次,凉干后放入更衣室用紫外线杀菌30分钟。
2、有外来人员参观时,经厂部批准后,换工作服和一次性口罩方可进入生产加工间。
3、保持鞋的清洁卫生,每天进加工间前消毒一次。
七、粉调料工作业规程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以规范粉调料人员的作业标准。
1、每天提前15分钟根据产品,将各种原料备齐。
2、粉调料前,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3、粉调料前由质检员检查粉碎机内是否清洁,达到生产卫生标准。
4、投料时应注意不能超过粉碎机最大设计投料量。
5、粉碎车间员工工作服、鞋、帽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6、工作结束后车间员工要对设备,工器具及时进行清洗。
7、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开启车间紫外灯,紫外灯开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八、操作间作业指导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以规操作间人员的作业标准。
1、原料进入操作间前,人员应提前10分钟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2、检查设备内是否清洁、有无异物,由质检员检查是否达到生产卫生标准。
3、设备运转时,员工应注意设备卫生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4、操作间员工工作服、鞋、帽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5、工作结束后员工要对设备,工器具及时进行清洗。设备内部先用棕刷清理干净,后用浸泡在消毒液里的毛巾擦拭。
6、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开启加工间紫外灯,紫外灯开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九、工作台面、工作间地面的清洗规定
1、当每项工作结束后立即清洁工作台和地面,班后工作结束后消毒一次。
2、废弃物放入有盖子的密闭专用废弃物桶,当天清除生产现场。
3、每项原材料初加工做完后立即清扫台面和地面。
4、精加工、包装区域,每天下班前打扫工作台和地面。
5、每天下班前要对所有工作场所全面清洗消毒并由主管检查卫生情况合格后方可下班。
十、消毒剂选择的使用
消毒剂的选择:
1、选择的消毒剂,必须具有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用于食品级消毒剂的制造和生产的许可证明,且为高效、安全、健康、快捷的消毒剂。
2、选择消毒剂时要注意安全,要无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安全消毒剂。
3、选用消毒剂时要能彻底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和灭活病毒,还不得产生抗药性的消毒剂
4、一定要适用于饮用纯净水的消毒剂,适用于我公司的现实的消毒剂。
5、为了我公司的采购方便,必须选用符合长期使用的消毒剂,一般保质期半年以上不得变质的消毒剂。
6、使用起来方便、省时、省费、简单的巴氏消毒剂为佳。
十一、消毒剂的使用:
1、消毒剂的使用场所是生产地面、更衣室、工作场所、工作台。
2、根据当天的生产计划领取相应规格、数量的消毒剂放置于更衣室旁的消毒池。
3、员工在进入车间前更换洁净工作服、鞋、帽,将手清洗干净后放入消毒池中浸泡后冲洗干净、烘干。
4、员工所穿工作服、鞋、帽必须1天清洗一次,洗净晾干后用紫外线、臭氧杀菌30分钟。
十二、消毒柜操作规程
1、使用机器前先用清洁剂清洗机器,用消毒过的毛巾擦干净。
2、接通电源,检查是否正常,温度达到才能使用,把每次需要的包装材料提前进行储存消毒。
3、机器使用完毕后,断开电源,用干净毛巾擦干净。
4、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维护工作。如不能正常使用,及时向主管经理汇报。
十三、封口机操作规程
1、使用封口机前,用清洁剂擦干净后再用清水擦干净,接通电源,开机预热。
2、当温度达到高温时,由专人进行操作。
3、封口后的产品,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装箱入库。
4、机器使用完毕,断开电源,用毛巾擦干净,放回设备陈列处,盖上食品防尘罩
5、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维护工作,如不能正常使用,及时向主管经理汇报。
十四、内包间作业指导书
1、工作前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30分钟。
2、消毒时严禁人员进入,消毒达到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
3、人员进入时在缓冲间更衣,换鞋、戴帽、洗手、消毒、戴口罩。
4、每天上班前由质检员检查人员、场地、工器具卫生情况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工作。
5、准备好已消毒的包装工具(如漏斗、勺、毛巾等)及相应规格的包装材料(内袋)。
6、包装之前要检查包装材料完好,有无异味。
7、观察电子秤是否准确才开始称量包装。
8、包装好后的产品归类堆放,切勿产品交叉、混乱。
9、每次包装完成后清洁工作台,下班后消毒包装工具及操作台。
十五、外包装间作业规程
1、贴标签前,检查外袋是否破损、泄漏。
2、检查外袋的规格、日期、名称和产品是否相符。
3、标签贴的时候要对齐。
4、产品经检验后进行装箱入库,产品包装桶内必须有相应的规格。
5、由质检员检验后在外包装上挂好检验合格证入库。
十六、配料间作业指导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以规范配料人员的作业标准。
1、每天提前30分钟根据产品,将各种原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备齐。
2、进入配料室,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及鞋帽。
3、每次配料都需质检员检查后方可送往下一工序并在配料记录上签字。
4、配料室内,根据配方用校准合格的案秤称取各种小料,并填写配料记录单。
5、配料室内,不得存放过多的原辅料。
6、每天对配料间进行清理清扫,工器具定期消毒,把案秤每天校准零点,且每半年送区级计量部门校验,以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十七、员工日常操作规范
1、各个加工间必须保证标准摆放,卫生整洁。成品料间、粗加工间、更衣室、库房、猪蹄解冻间属于(非洁净区),进入风淋门后除过非洁净区之外的剩余(洁净区)。
2、所有用具不能直接放到地上。
3、各个加工间完全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执行,不得违反进出顺序流程。
4、所有下开门人员不能进出。
5、所有进风淋门的人员包括加工生产无关的人员进入车间必须要求穿戴工作服和一次性帽子。
6、清洗间,粉料间、猪蹄卤制间,所有加工、清洗、消毒、所有原材料、周转箱、包装材料全部不能接触地面。
7、在加工洁净区域是食药局监控的重点区域,所有人员必须遵守上岗纪律和卫生要求,不得在监控区域出现不戴帽子,掏鼻子或者不文雅的动作。
8、在加工时不小心有原料掉在地方,必须清洗干净再加工利用,不能在地上捡起来就用。
9、所有加工区域要求配备带盖垃圾桶,随时清理垃圾,各加工间不能放拖把、扫把等卫生用具。
10、所有拉来的水分别放在卫生用水区和加工用水区。
11、所有毛巾架上的毛巾干净整洁,酒精喷淋装满配备到位。
12、粉料间严格要求,粉调料和辣椒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随时保证摆放整齐,不能直接在地上加工。
13、原材料进入加工区必须通过粗加工间下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