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8 14:58
“开一家餐厅,到底怎么设置座位数呢?”“我餐厅有xx平方米,到底可以容纳多少个座位?”开店这些问题是很多人头疼的。座位数设置不合理,一方面会浪费空间,另一方面还会影响顾客体验。
有一些桌子和椅子特别受客人喜欢,但有一些却很少有人碰,尤其是某个角落里的某个位置。很少使用的座位虽然不占餐桌面积,但是却占餐厅的经营面积。那么该怎样合理设置座位数呢?
如何让座位布局变得更科学?
消费者是动态的,进店消费不可能局限在就餐空间内,偶尔会走动,会跟朋友打招呼,尤其是带宝宝的家庭聚餐,不定因素更多,所以座位、桌椅的布局,变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距离,食客舒适,员工操作方便
客座数量往往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率,在单位面积内追求最大的客座数量是餐饮类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但必须有度,考虑食客的舒适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可操作性。一个人用餐所需的空间大小,大约是宽度0.6m、深度0.8m。就像餐桌的大小各异,餐桌的高度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无论餐桌的高度如何,餐桌与椅子的相对高度是保持不变的。用餐区两椅子之间的过道宽度至少要0.46m。每个餐桌旁边应留1.2m净宽的通道以便收餐,餐车通过的过道宽度至少需要1.5m,成人就餐所需的基本面积为1.1㎡等。
一点小心机,让冷位变成热区
窗边、包间、靠墙是消费者偏好区域,而反之,过道、卫生间附近、楼梯口等区域,则是消费者比较抗拒的地方。那怎样既能够消除食客的抗拒心理,从而又能增加客座率呢?给消费者一个选择坐在那里的“理由”,其实不难。你可以设置可以自拍的创意背景墙,可以造景形成一个主题,引导消费者“聚拢”而坐。
座位设置直接决定餐厅营收
座位由“餐桌和椅子”组成一套,一般行内将一对椅子和一个餐桌称为一个“位”。你的租金、前期投入、你的回报率都与你的餐位设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严密的分析计算,而不是直接问每个餐厅应该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
假如把客源因素撇开,店内的翻台率很大程度上与产品结构有关。如:粉面相对用餐时间较快,正餐就会比较耗时;但是通常来说正餐的人均消费单价会比粉面高很多。假如一家面店的翻台次数是20次,每天平均营业时间是5小时,那么每小时翻台4次,平均每个位坐两人,粉面平均价格25元/位,那么每天一个位的营收是1000元。假如你的面馆只有80平可用就餐区,要保证餐厅盈利必须达到每天进账8000,那么你至少要有8个位,那么每个位所占用的空间就大致确定了,这只是举个最简单例子,事实上,真正的餐厅数据收集远比这个例子复杂。
但是座位跟餐厅面积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客流量。很多人满为患的餐厅会尽量选择小巧简单的桌椅,增加座位数量,因为客流大,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增加坪效,至于顾客在意的就餐的环境体验在座位设置时候就会相对弱化。
餐厅座位是给予顾客良好消费体验的重要一环
我们出去吃饭也会遇到很多餐厅座位的不合理设置带来的糟糕体验。比如过低的沙发,没有靠背的椅子,过窄的凳子,跟其他座位离得过近没有隔离的座位……这些都是顾客觉得难受的地方,座位设置并不是仅仅将桌椅摆上就可以了。
虽然说大多数餐厅已经具备“多元摆放”的意识,让一个空间内座位尽量从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做到人性化设置。但适合情侣的2人桌摆多少,适合家庭的4人桌摆多少,适合聚会或者小型聚餐的桌椅摆多少,都是要根据餐厅的客源构成、产品结构特点决定。比如说,大型聚会很少会去饺子馆,多会选择正餐店火锅店等,所以面馆很少设置大型桌椅,多设置2人座。